经远舰曾遭盗掘

经远舰曾遭盗掘

今年7月到9月,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辽宁省文物部门,针对这艘沉船,进行了长达2个多月的水下调查,获得重大考古发现,以确凿证据,证实了这艘沉船,就是124年前抵御外侮时中弹沉没的“经远舰”。

经远舰曾遭盗掘。经历了过去2个月的水下考古工作后,大连庄河海域下的船只残骸,被确认为甲午海战时战沉的“经远”舰。遗憾的是,因为曾经遭到盗掘,部分舰体结构已经破损严重。

经过大量现场考证,考古人员部分还原了当时的情景。对于经远舰倒扣海床的姿态,考古人员认为,很可能是因为该舰在重伤情况下试图大幅度机动,导致倾覆。据调查,经远舰的左舷有密集的被弹痕迹。

在当天下午4点多,受到重创的经远舰准备冲滩,但是他们并没有选择就近的大鹿岛,而是为了引开战斗力最强的日本第一游击队吉野、秋津洲、高千穗、浪速四艘巡洋舰,开往了大连庄河黑岛方向。在该海域,经远舰可能想往老人石冲滩,并将右舷转过来。可惜的是,最终,该舰在向右舷转弯时,可能因为机动幅度过大而翻沉。

调查确认,经远舰从左向右翻扣沉没,目前最大埋深下距海床泥下6.4米,由艏至艉倾斜3度左右,艏部位置露出海床约1.8米左右。可惜的是,由于上世纪80年代经受过严重的盗掘,船体已经被人为损坏,底部构建损毁严重,底仓、甲板面、轮机舱全部没有了。

延伸阅读甲午海战沉舰“经远舰”被发现 在海战中中弹沉没仅16人生还

在近代史上,深刻影响着我国历史走向的甲午中日战争,已经过去124年。长久以来,大连庄河海域的一艘沉船被认为是甲午海战中沉没的“经远舰”,但一直没有确凿的证据予以证实。今年7月到9月,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辽宁省文物部门,针对这艘沉船进行了长达2个多月的水下调查。今天(21日)上午,国家文物局证实这艘沉船就是124年前中弹沉没的“经远舰”。

在工作平台下方12米深处的海底,大量淤积的泥沙将战舰紧紧包裹,仅能看见裸露在海床表面的部分铁甲片,船体呈倒扣形态。考古队通过比对史料中经远舰的结构图,力图找到能够确认战舰身份的铁证。

大连庄河海域甲午沉舰水下考古队领队 周春水:不管是中山舰,还是辽宁舰,它那个舰名,一般都是位于船舷,而且位于船舷上面,如果它是倒扣的话,正好舰名是在最下面,而且还最容易保存。

确认经远舰 泥沙中“摸”到物证

因为沉船倒扣沉没,船舷已经深深地扎入淤泥中,并且向内侧收窄,想在船舷上找到舰名,完全没有预想的那么容易。

央视记者 田云华:船舷上“经远”两个字的确认,对于确认战舰的身份至关重要。那么考古队员在向下抽泥的过程中,首先是在泥沙下1.6米的深度,发现一个排污口,随后又在2.5米的深度又发现一个木梯子。锁定这两个关键部位后,以排污口为零基准点,按照原图的尺寸进行比对,研究发现,这两个字应该是位于零基准点3.3米和4.5米的位置。

依照经远舰结构图的精确指引,在一片浑浊中,副领队冯雷终于摸到了期待已久的“远”字。

大连庄河海域甲午沉舰水下考古队副领队 冯雷:当时我也去抚摸着“经远”这两个字,感觉到心情特别特别激动。而且看着很清楚,它这个字应该是木质的,因为它还有木纹,保存得比较完整,没有破损。

大连庄河海域甲午沉舰水下考古队特约水下摄影师 吴立新:的确按照原来预想的,在应该发现的位置,发现了这艘船的船名,两个大字“经远”。

本次调查中,还出水一块写有“经远”两字的木质签牌,与舰名使用同样字体,采用钢印制作的手法戳印形成。

大连庄河海域甲午沉舰水下考古队领队 周春水:小木牌上标着“经远”两个字,事隔五六天之后,又找到了经远这个舰名,至少找到了两个确切表明了经远舰身份的物体,它就是经远舰确切无疑。

黄海战区沉没 200多将士殉国

1894年9月17号爆发的中日甲午大海战,整整激战了5个多小时。北洋水师的经远舰在海战中中弹沉没,包括管带林永升在内的200多名将士阵亡,仅16人生还。这艘经远舰由德国伏尔铿船厂建造,全长82.4米,宽11.99米,装甲最厚的部分达到了24厘米。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