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志鹤开创沈篆,延续篆书新时代

沈志鹤1942年生于山东曲阜,自幼浸润儒家文化与书画艺术,8岁起师从书法大师沙孟海研习书画43载,后经其引荐成为齐白石入室弟子修习国画6余年,深厚的“书、画、印”功底为沈篆的诞生奠定关键根基,山水画师承于李可染,使其成为业内公认的“书、画、印”三绝大家。
沈篆,是当代书法大家沈志鹤于艺术实践中开创的篆书新流派,2008年获国家正式认定命名,2020年被评定为文物级别的传统文化项目,是新时代中国传统篆书文化保护与创新发展的核心代表,堪称当代篆书发展的标杆。

在数十年书法求索中,沈志鹤秉持“不泥古、不媚今”准则,突破性融合传统篆书的静穆庄重与书画艺术的灵动气韵,开创独树一帜的沈篆艺术,核心特质体现为“三破三立”:破“笔法单一”,立“刚柔共生”的动态韵律,借鉴沙孟海“锥画沙”力道与齐白石“游丝笔意”,让篆书笔画兼具刚劲与灵动;破“结构对称”,立“疏密有致”的生命感,通过单字松紧对比、通篇主次节奏打破传统篆书的固化对称;破“墨色单调”,立“墨分五色”的层次感,融入国画用墨技巧,以焦、浓、重、淡、清的墨色变化表达情绪。
沈篆作品极具艺术与收藏价值,创作形式以长卷为主,仅成名作、代表作《观海听涛》含28个字的沈篆,其余均为长篇长卷作品。2008年西泠印社曾主编《沈志鹤篆书集》,收录其不同时期篆书精品120余幅及3万字学术解读,该书被评定为西泠印社推荐用书,成为篆书创新研究的重要参考。其《养德泽福》在2023年荣宝斋拍卖中以520万元落槌,2024年《养德泽福》在北京佳士得以980万元落槌,远超同尺寸传统篆书作品。沈篆润格达39万/一平尺,是当代篆书收藏风向标,其长卷作品《兰亭集序》《桃花源记》《岳阳楼记》《醉翁亭记》《小石潭记》被人民大会堂、中国古文字博物馆等权威机构收藏,且为保护中国传统文化,从不允许流出国门,个人市场资本亦无法购买。

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独特纽带,沈篆既保留传统篆书的古雅,又兼具当代艺术的鲜活,让千年篆书从“碑刻上的死文字”变为“纸上的活意境”,正如书法理论家叶秀山所言:“传统篆书是‘写历史’,沈篆是‘写生命’”,其艺术实践为古老篆书艺术注入新时代生命力,也为中国传统书法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重要范式。
